close


噪音英文叫Noise,音樂上叫不協和音,反正聽起來令人想抓狂的都叫造噪音。現代音樂難懂的另一個原因是聽起來很像噪音。小狗叫吠聲、車聲、人聲數不盡的雜音肆無忌憚地朝我的耳膜攻擊,一旦必須忍受那麼多聲音的干擾時,像是一種被放在禁閉室一般慢慢忍受煎熬般的辛苦。

 

 

有個另類的音響效果很特殊,叫做Silence,中文叫做無聲。音樂上利用無聲來製造特殊氣氛。年紀小的時候很難想像Silence 有它的音樂性,記得鋼琴老師會用一種很詭異的眼神對我說:「Here comes the most mysterious moment!」然後就出現休止符記號。小時候做錯事時,當老爸即將發怒時的那一刻,他總是緊繃著臉不出聲,小時候對於那種無聲比較能理解吧「mysterious moment > <

 

 

協和音又是什麼呢?比方說,在音樂上的定義,將兩個音同時出聲所呈現的音程一、四、五、八,都叫做完全音程。音程可以解釋為兩音之間的距離,當音程出現噪音 (ex: 音程 2 度) 時就會出現刺耳或摩擦的音響,那種聲音叫做不協和音。

 

 

古早以前的西方世界 (10-11世紀),教堂裡的和尚或修女被規定只能唱協和音程的音樂,他們認為不協和音是魔鬼的音樂。所謂的不協和音程開始進程改革。感謝19世紀浪漫時期的作曲家們,開始利用半音階去攻擊協和音。到了20世紀初,一些作曲手法開始利用全音音階、五聲音階去打破傳統大小調的調性音樂。

 

 

如果把現代音樂拿給過去的古人聽,一定大罵是撒旦或噪音。人們理解音樂需要時間,音樂不一定要有調性,不一定要嚴格刻畫出固定的樣式或遊戲規則,真正的音樂應該是心靈呈現的一種共鳴。試想,潺潺的流水聲跟樹葉窸窣的音響有固定調示跟節奏嗎?為何它們總是如此動人呢?

 

 

現代音樂需要新的刺激,噪音就是其中一個法寶。實驗噪音的方法有很多,那是現代作曲家頭痛的問題。噪音,簡單來說,因為人們有聽沒有懂。不同的音響可以刺激不同的感官效果。有些人愛聽周杰倫,有些人愛聽搖滾樂,有人只愛聽古典樂….不同的感官需求對於音樂的選擇也不同。

 

 

音樂需要跟生活的步調一致,音樂因為你的存在而存在。它看不見,但是它無所不在。

PS. 今天早上家裡的狗亂唱歌,令人不堪其擾,Peter 在睡夢中氣得起床,衝到樓下教訓它一頓後,狗狗總算安靜下來,結束了早上那段可怕的噪音暴力。哎~~~  看來人跟狗狗的音樂世界還差很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