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音樂奇想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英國當今最紅的音樂劇作家安德烈洛依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1948- )的代表作之一,這齣音樂劇的簡介如下:

本片描述十九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歌劇院的愛情故事。時值1882年,在歌劇院的地窖深處,傳說住著一名相貌醜陋、戴著面具、卻學識淵博的音樂天才,多年來他神出鬼沒,躲避世人驚懼鄙夷的目光,被眾人稱之為「魅影」 。他動輒以鬼魅之姿製造各種紛亂,趕走他討厭的歌手,甚至還干涉歌劇院的主角人選和劇碼安排。

在無意間,魅影發現小牌女歌手克莉絲汀擁有不凡的天賦美聲,讓他傾慕不已。激賞之餘,魅影決定不計一切代價,將年輕貌美的克莉絲汀調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最初發自於精神層面的音樂之愛,卻逐漸轉化成為強烈的佔有慾。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實際行動,把所有妨礙克莉絲汀歌唱事業的人一一除掉。

後來,戲院的投資人羅爾認出克莉絲汀是他的兒時玩伴,兩人墜入愛河。魅影發現後,自覺遭到背叛,怒而砍斷舞台大吊燈的鐵鍊,讓整座華麗的水晶燈砰然粉碎在觀眾席上。隨著魅影的破壞愈來愈血腥瘋狂,克莉絲汀對他的感情也逐漸從迷戀轉為恐懼、害怕和憐憫。

半年後,羅爾跟克莉絲汀秘密訂婚,魅影突然現身於歌劇院的化裝舞會,強迫歌劇院演出他親手譜作的歌劇《唐璜》,並指名由克莉絲汀擔任女主角。心煩意亂的克莉絲汀,半夜奔至父親墳前哭訴,羅爾則誓言要和魅影周旋到底。

在《唐璜》首演當日,歌劇院四周佈滿警察,孰料魅影竟然殺死男主角,親身改扮上場,與克莉絲汀演對手戲。在戲演到最高潮時,克莉絲汀當眾扯下他的面具,魅影羞愧心碎之際,動手將克莉絲汀擄至他的地下密室。羅爾追蹤至地下,和魅影展開對決,卻被他用繩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脅克莉絲汀答應求婚。

為了保護愛人羅爾,克莉絲汀毅然傾身,狠狠吻著魅影那張彷彿被地獄詛咒的臉。至此,這場愛情的勝負已定。絕望的魅影送走緊緊相擁的這對戀人,在警察和群眾闖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隱去,只留下一張似笑非笑的悽涼面具...

現在來感受一下音樂劇裡面的片段音樂與曲目介紹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音高到是什麼碗糕?﹗中國古人利用竹子的長短取出不同的音,聽說音高就是這樣產生的。巧得是,西方人利用弦的長短取出不同的音,音律被製定出來後音高因此有了一定的標準規範。

其實動物也有識別音高的能力,以下引言是從Nature雜誌>擷取的內容: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夢幻的恆春小調】
    作曲:蕭泰然

 

這首以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的作品,蕭泰然創作於1973年,並且同年由美國著名小提琴家Kobialka於高雄首演。由於受到極高的讚揚,歷經多次的演奏發表,曾被改編為大提琴獨奏,長笛、大提琴與鋼琴三重奏多樣的演奏形式。

 

1984年,台灣移民美國第二代的林薀文,以此曲參加美國伊利諾州音樂教師協會主辦的比賽,榮獲全州首獎,當時媒體爭相報導此一令人振奮的喜訊。這不僅代表台灣子弟的演奏才華在美國人心目中獲得肯定,更寶貴的是肯定了台灣作曲家在國際音樂舞台上的地位。

 

此曲以恆春地區的民歌為樂曲動機,全曲流暢且有變化,小提琴與鋼琴時而對唱時而同歌,巧妙地描繪出夢幻的恆春景緻,是一首精緻且具挑戰性技巧的優秀作品。(蕭泰然,2001)

 

 

<蕭泰然小檔案>

 

    出生於1938 年台灣高雄市。

    自小由慈母鋼琴家蕭林雪雲女士啟蒙,七歲即第一次公開演奏。

    先後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日本五藏野音樂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研究所專攻現代作曲。

    1971 年出版神劇「耶穌基督」, 1973 年更發表多首作品。

    1975 年在台北中山堂首次舉行「蕭泰然樂展」。同年為華美青年絃樂團編寫「思鄉曲」,由郭美貞指揮旅美巡迴發表,這是蕭泰然作品首次於美國發表。

    1977 年移民美國,在美國的十八年中,是他創作的黃金時代。由鄉土的民族音樂家,蛻變為國際性的音樂家;同時開啟了海外台灣人的音樂復興活動。重要音樂創作有:「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一九四七序曲」….等等。

    1988 年至 1990 年間,完成了三首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與鋼琴協奏曲。

    1993 年蕭泰然以歷史使命感的心情創作一首風起雲湧令人震撼的台灣音樂史詩-「 1947 序曲」。但在創作此曲時因心臟病發,生命垂危,後因上帝的憐憫得以痊癒,他雖走過死蔭的山谷,卻因此使他的這首「 1947 序曲」更充滿感情與生命的光輝,並在美國與台灣多次的發表,且於 2000 4 5 日在莫斯科演出深獲好評。

    1995 年返國定居後,在發表多樣的作品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及北美洲。蕭泰然曾先後獲得台美文教基金會人文科學獎、台北市文化獎章、第十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他願以畢生精力,用他的音樂與生命來愛台灣。

 

<<文獻資料摘自這裏>>

 

後記:南台灣,總是存留一種淡雅的淳樸風情在我的腦海裡。對於長期居住在國外的朋友,台灣給予他們的又是怎樣的印象呢?蕭泰然的這一首【夢幻的恆春小調】如詩如夢般旋律,帶點哀怨的鄉愁,也許,那就是音樂情感中一個重要的表達訴求吧。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藉著今年(2006)是莫札特250週年的冥誕,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
作曲家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昨天晚上公視播放在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辦的民歌演唱會,很多歌手我們並不認識,但是對於歌曲我們卻耳熟能詳,例如:天天天藍、月琴、秋蟬、愛的真諦、忘了我是誰、恰似你的溫柔、木棉道
…… 好多好多,幾乎每一首都能喚起我的童年回憶,家人邊聽邊跟著唱,整個氣氛像是時光倒流,有些現場的聽眾還感動地流淚。 不如趁現在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天天天藍

 


拜訪春天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一起來聽聽這首莫札特的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A 大調),裡面的第三樂章。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圖片來源>>

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匈牙利人)是十九世紀的鋼琴界的大明星,不論是作曲、鋼琴演奏、以及鋼琴教學都有很大的貢獻。他在維也納與徹爾尼(Carl Czerny)學習鋼琴,徹爾尼本身就是很重要的鋼琴教育家。後來跟著父母遷居到巴黎。(巴黎是十九世紀重要的藝術重鎮)李斯特讓鋼琴家從貴族的附庸制度一下子提升到可以獨力生存的演奏家,這一點跟當時整個大時代中產階級意識逐漸覺醒也有很大的關係。


之前提過蕭邦的練習曲
<<請參考這裡>>據說蕭邦跟李斯特初次見面時就成為好朋友。蕭邦的第一套鋼琴練習曲就是獻給李兄的,他又讓李斯特爲他的練習曲作首場演出,當時兩人的魅力如同排山倒海一般,許多婦女都為之傾倒。也因為他的練習曲的創作手法跟樂曲風格跟蕭邦有許多類似之處,他的練習曲被認為抄襲蕭邦之嫌,也許是音樂風格相互影響下,兩人後來從好友演變成為樂壇上競爭的對手。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音色(
timbre or tone colour),廣義來說代表聲音的品質。如果以美術的角度來看,紅、橙、黃、綠、藍、靛、紫,還有混合夾雜不同的色澤與透明的亮度-同樣的道理,不同的音樂品質表現出的色彩,也刺激人類對於音色所產生的情緒反應。音色也是音樂風格的大功臣,不論是喜怒哀樂或其他千百萬種的音樂風格,跟它的音色息息相關。例如說:會唱歌的人,能夠了解選擇不同的音色去唱不同的歌曲來詮釋音樂;不會唱歌的人,唱得每一首曲子的音色都一樣,沒有太多的差別。


每個樂器都有不同的音色,長笛、豎笛、雙簧管、豎琴、法國號、伸縮喇叭、巴松管、鋼琴、木琴
等等;甚至人聲:每個人聲音的高低音、講話的速度、聲音的厚度…..形成個體獨特的音色。若細分比較,每個人的聲音也有品質的分別,仔細聽聽身邊的家人朋友的聲音的話,會發現他們的聲音隨著情緒、健康品質、年齡的不同而改變,人們可以藉由「音色」傳達一種「訊息」,不同的聲音表現出不同的潛在意念。同樣的道理,每個樂器也會隨著不同的外環境在條件與人為操作的因素而作出不同的音色呈現。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圖片與資料來源>> 

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 1881-1945),是匈牙利人,也是20世紀著名的鋼琴家以及作曲家。他在音樂上最大的貢獻是採集匈牙利民謠(folk music),再使用新的創作手法將音樂塑造出另一種生命力。他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 in Budapest)就讀時與Zoltán Kodály結緣,後來成為好朋友,1905年起,兩人一起下鄉蒐集研究東歐民謠。也因為Kodály介紹認識德布西(C. Debussy)的音樂對於他的音樂創作有不小的影響力。  

 

其實李斯特(F. Liszt)跟布拉姆斯(J. Brahms)也曾經寫用匈牙利舞曲。不過他們僅止於吉普賽音樂的風格,而巴爾托克則將匈牙利音樂發揚光大。

 

巴爾托克將所蒐集的約2000首民謠編輯成兒童教材,利用不同的節奏、旋律、以及和聲結構。例如,著名的「小宇宙」(Mikrokosmos, 153 progressive piano pieces, 1926-1937)。「小宇宙」本來是為他的兒子Peter所寫的鋼琴教材,後來被發展成為現代鋼琴音樂學習的教材之一。

 

巴爾托克的音樂風格與創作受到LisztDebussyStraussStravinsky、以及Shoenberg的影響,而激發出另一種前衛的音樂風格。他的作品被視為無調性音樂,大量使用不協和音,個人風格強烈,極具富原創性。如此大膽的風格,也爲古典音樂注入新生命。由於巴爾托克對於非西方文化(non-Western culture)的音樂貢獻很大,在人類音樂學(ethnomusicology)的領域開啟新的里程。

 

他的一生受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威脅迫害,加上納粹統治德國的政治摧殘下,他的個性卻始終堅持不撓。因政治因素拒絕在德國發表音樂會活動,而遭到德國出版社取消合作關係。他的音樂在他所處的時代其實並不受歡迎,連他的國家都排斥他的作品。他所深愛的母親1939年過逝後,眼看歐洲政治動盪不安的情況,他舉家遷移美國定居(附註:他的母親也是他的鋼琴啟蒙老師,他的音樂學習受到父母的鼓勵與影響很大,因父親早逝,所以母親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精神依靠)。移民美國的日子並不順遂,由於身處異鄉種種不適應,拖著一身病加上經濟困乏,在1945因血癌不治撒手辭世。他過世之後,他的音樂才開始被重視,並且得到應得的掌聲與讚賞。

 

 

他將鋼琴視為敲擊樂器,以音色跟現實世界當作音樂背景。一起來聽聽他的鋼琴組曲Out of Doors1926)的片段音樂。

 

With Drums and Pipes:富有打擊風格、節奏性強烈。(頑子覺得像是忍者龜在地下水道裡抓狂地敲打水管的情形 @@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
圖片來源>>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圖片來源


作曲家德布希(Claude Debussy 1862-1918)寫了Children's Corner給他心愛的女兒Emma-Claude(通常Debussy稱呼女兒Chou-Chou),出版於1908年也就是Chou-Chou約三歲的時候。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allelujah Chorus from
Messiah / by George Frederic Handel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今天要講點情色相關的音樂,青少年與兒童不宜 @@’

 

Georges Bizet (1838-1875) 法國以及浪漫派的作曲家,卡門(Carmen)是他的歌劇作品中的經典之作。卡門主要以女中音,一種帶點撒野、狂妄自大、跟攝魂誘人的音色作為整齣戲的重要角色。歌劇的故事是由普羅斯伯、梅利美的作品改編而成。於187533日在法國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卡門就是女主角的名字,她的身分是煙廠女工,她當時用「美女計」將唐賀塞(Don Jose)從別的女人那裡搶過來。唐賀塞是個憨厚的人,被卡門唬得心花怒放,愛情變成一種詛咒在他們倆人之間周旋纏綿。

卡門只要輕輕地勾一勾手指頭,男人無不拜倒她的石榴裙下。她應該算是劈腿女王吧,許多男人都禁不起她煽情的模樣跟誘人的舞姿(卡門的舞曲節奏性很具特色)。很快地,她又移情別戀跟英勇帥氣鬥牛士。(鬥牛士在西班牙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具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

癡情的唐賀塞苦苦等著卡門能回頭,無論卡門如何花心,他對她的愛仍不改變。最後一幕是卡門去參加鬥牛士的表演,在入場門口遇見癡情男唐賀塞,他懇求卡門念在過去攜手走過的一段情,回心轉意,但卡門表現很冷,分手心意已決,並表示她已不再愛唐賀塞了。此時鬥牛場中一陣歡呼,卡門聞聲轉身想要進場,唐賀塞一個箭步擋住卡門的去路,他兩次逼問,威脅卡門是不是還愛著鬥牛士,卡門耐不住性子,將唐賀塞之前送給她的戒指丟在地上。唐賀塞盛怒之下,從袖口裡取出短刀,刺進卡門的胸膛,就在那時鬥牛表演也結束了。當眾人散場之後,只見倒在血泊中的卡門、以及趴在卡門身上痛哭的唐賀塞。

卡門整部歌劇的音樂都相當好聽,舞蹈節奏性強,器樂曲跟歌手們卡司陣容堅強,編曲的音響效果很棒,喜歡的朋友可以買這個歌劇的DVDCD欣賞。 

 

 

  

第一首是Intermezzo(每次聽到這一首就想起梁山伯與祝英台那兩隻蝴蝶哩)  

 


第二首是卡門唱的詠嘆調(Aria Habañera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Carmen 
Love's a bird that will live in freedom,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今天介紹
Bach,他出生於1685年,這一年同時誕生音樂史上重要的三個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韓德爾、巴哈、史卡拉地。這一年應該是好兆頭吧,呵呵。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巴哈

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 史卡拉地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韓德爾

 

巴哈的音樂最常用來當作鋼琴教學中屬於「中高階段」,從中學到大學都拿來當作觸鍵練習的教材。其實巴洛克那個時期還沒有發明鋼琴,當時的鍵盤是鋼琴的祖先,分為兩種一個是harpsichord跟另一個是clavier。通常提到巴哈的「鍵盤音樂」時,而不是鋼琴音樂,就是因為當時並沒有鋼琴這個樂器的原因。

 

巴哈著名的鍵盤音樂有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WV 846-893(十二平均律),以及Clavier-ÜbungKeyboard Practice)。而Clavier-Übung裡面分有四大項目:

1.      (1731) Six Partitas BWV 825-830

2.      (1735) Italian Concerto BWV 971French Overture BWV 830、還有幾首Toccatas

3.      (1739) 這個項目以管風琴音樂為主

4.      (1741) Goldberg Variation BWV 988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WV 846-893(十二平均律),巴哈用二十四個大小調所作的練習曲。另外Suitealso called Dance Suite)也是在巴洛克時期十分流行的組曲,巴哈的PartitasItalian Suiteand French Suite都是著名的SuiteSuite裡面的組曲由基本的幾種不同的舞曲風格去組合(有英國舞曲、西班牙舞曲、德國舞曲、法國舞曲、義大利舞曲…..等等。)呈現的風格有快、有慢、有活潑、有悲傷….好像是一系列的舞曲綜合體,這就是Suite

 

另外,巴哈著名的鍵盤作品還有The Art of FugueThe Musical Offering

 

巴洛克時期(Baroque 1600-1750)將大小調發揚光大並且取代教會的調式音樂,復音音樂(Polyphony:像是Canon and Fugue那種很多聲部同時進行的音樂)、還有和聲學也大量被採用。著名的Canon像是PachebelD大調卡農。

 

巴哈音樂令頑子最陶醉的就是他的多聲部還有賦格(Fugue)音樂,各個聲部從不同的時間切入,然後每個旋律線條交織措合而成的音樂藝術。一起來聽聽看巴哈的賦格吧,選自Fantasia & Fugue in A minor BWV 904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Sogno / by Andrea Bocelli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每次講到Czerny Clementi的練習曲,幾乎都讓學鋼琴的學生練到手指發痠。今天來談談關於台灣、美國、聖彼得堡、以及英國鋼琴訓練技巧。練習曲練得最「嚴重」的國家是蘇聯派,他們每一根手指的觸鍵訓練地非常有力,比方說如果比賽用單隻手指提購物帶,他們的鋼琴家十根手指都可以提很重的食物。(你最好別被他們打到,一定痛的很。><)他們的練習曲光是音階就分為很多的種練習,三度、六度、parallel and contrary motion…..等等。練習的方式很嚴格,需要完全集中注意力,even tone就是練到每個音彈出來都要一樣。(這是很難的,因為十根手指大小不同所掌控的力度也會不同。)

 

頑子在台灣學的練習曲除了Czerny Clementi、還有Hanon,老師規定頑子練習這種曲子都要用節拍器,從慢速度開始練,然後一次一次地加快速度,頑子小時後都會練到睡著,老爸很生氣說頑子不認真練常常因此被罰跪。長大以後練琴練到睡著的機會不多,不過只要使用節拍器,很快就神遊周公去。不過這個不是今天要講的重點,台灣的鋼琴教學重視手指的彈奏速度,普遍來說運用身體來彈奏鋼琴比較不足。

 

美國的鋼琴教學比較重視利用身體去幫助手指的操作,他們對於鋼琴教學有獨特的見解,因為美國本身是屬於multi-culture的國家,每位老師的教法也差異很大,不過大致上來說,body relaxation是普遍流行的鋼琴教學法。好處是學生的音樂性很好、很自然,缺點是手指的彈奏速度比較慢跟感情敏感度比較弱一點。

 

英國的鋼琴老師也是很龜毛,要求極為「精準」,也要求使用節拍器練習。他們也重視利用身體彈奏鋼琴,不過頑子目前還在繼續研究中

 

這些都只是頑子對於學習鋼琴的偏見,不能當作學習鋼琴的標準,因為學鋼琴重視師承,所跟隨的老師很重要。

 

頑子有一天發現一個對於練習曲反派的作曲家,他的名字叫做Debussy,他不但把練習曲俏皮化,也把練習曲弄成更加複雜的音樂藝術。

 


來聽看看
Debussy的這首Doctor Gradus ad Parnassum選自Children’s Corner (1908)。這首的名字來自Clementi的練習曲,曲風跟Clementi完全不同,用活潑逗趣的風格跟Clementi的單調乏味相差甚遠。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Charlotte Church出生於1986年,英國的Cardiff市。她是世界著名的年輕女聲樂家,以年僅十五歲的年紀就唱遍許多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她的音色渾厚飽滿,擁有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魔力,難怪她的唱片銷售量不但暢銷,還受邀到許多大型的音樂會表演,合作過的名歌手合作包括Placido DomingoWyclef JeanBilly Gilman…等等。有興趣多了解關於她的生平介紹可以參考這裡:

http://www.charlottechurchfans.com/bio/index.html



今天介紹『
The Prayer』,是由CharlotteJosh Groban合作演唱的二重唱(duet)。這首二重唱的美感就是兩個旋律線條,隨著管絃樂的伴奏,先從不同的時間切入音樂,接著兩個旋律交織在一起,男女聲的音色融合性十分強,所以聽起來整首的音色密合度表現十分出色。現在就趕快來聽聽看這首~~~~
 

 

 


The Prayer

I pray you'll be our eyes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出生於波蘭華沙,他的一生中,前二十年在波蘭,後二十年在法國。Schumann曾在他的雜誌專欄裡大大稱讚這位鋼琴家以及作曲家。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