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音高到是什麼碗糕?﹗中國古人利用竹子的長短取出不同的音,聽說音高就是這樣產生的。巧得是,西方人利用弦的長短取出不同的音,音律被製定出來後音高因此有了一定的標準規範。

其實動物也有識別音高的能力,以下引言是從Nature雜誌>擷取的內容:

「音高在我們對音樂的感知中起根本性作用。一個音符根據其音高在音階上被放在高位或低位,而音高則與其聲波波形的基本頻率有關。但儘管音波輸入有很大變化,音高的感知卻保持不變。這種感覺上的恆定性對於音樂欣賞來說可能是重要的,而且對於語言的感知來說可能更重要。動物也能識別音高,現在用絨猴做的實驗為以類似方式響應於都具有同樣基本頻率的各種不同聲音的神經元的存在提供了證據。因此,這些神經元(它們集中在聽覺皮層中一個特定區域)可能為複雜聲音的音高編碼。」

音的高低是由於物體在一定時間內折振動次數(頻率)而決定的。振動次數越多,音則越高;振動次數越少,音則越低。利用高高低低的音可以譜出美妙的旋律,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音的高低概念古今中外皆同,高音的往上走,低音則往下行。學校的孩子們發聲練習時,唱越高時,就會看到幾個拉長脖子把音唱上去。難道這是自然回應嗎?有點好奇哩~~~ 「唱歌」並不是人類的專利,其實在其他動物身上也有這樣的天份,例如:高亢的鳥囀聲、小狗的嗚叫聲、還有求偶時動物們所發出的特殊音響…..等等,音高的辨認似乎是一種與生具有的能力。語調中的音高有千百萬種、有求救的尖叫聲、有低沉怒吼聲、有嘆息聲、有曖昧聲~~ 同樣的道理,音高對於音樂的情緒表達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

音譜上的高低音好像一連串的珠子,依照秩序排列可以分成各種奇奇怪怪的音階圖形。有些人稱這種圖形叫做「豆芽菜」。音高的概念其實每個人的標準不大相同,儘管唱同一首歌,念過同樣的課本,對於音高的標準還是因人而異。

以鋼琴樂器來說,音高是由弦的長短比例來定義的,音越高弦越短,音越低弦就越長共鳴也越廣。以琴鍵上來看,音高只是左右兩邊的距離。現下想想覺得「音高」這鬼東西其實是騙人的。試問,有人看過音高嗎?除了聽覺以外~~~  誰看過它的真面貌呢?科學家把音高劃分得相當精準,標準音A的音頻為A440,其他的音則利用計算過程製造出它們的振動頻率。可是那只是一種數據,並不會顯現音符的外型。

有一回上鋼琴課時老師C拿著一本的譜對我說︰「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C喜歡問我奇怪的問題,而我非得回答正確的答案才可以下課,所以我總是很怕他又提出什麼鬼玩意兒。我說︰「A score.」他搖搖頭說︰「NopeDont think too hard, just answer me this simple question.」我冒著冷汗想:「天阿,誰知道你要什麼答案阿!」他翻開譜給我看,我看了看摸摸頭,又說︰「It is difficult.」我說這譜很難彈,他聽完簡直快瘋了,說︰「No, no, no, just look at the notes. What is this?」我小聲的說︰「Just Music.」聽完C突然眼睛發亮看著我說︰「Mu---sic, Yes thats Music, nothing else.」他要我記住譜根本不代表任何意義,音樂才是最終的目的。音樂是多麼抽象的東西阿,原來譜的背後有著無限寬廣的世界,譜跟聲音的高低都是無生命的,而音樂本身卻是讓譜活出了動力。

 

我想,人類所能理解的音高範圍是相當有限的。其實音樂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我們的生活當中,也許音高的定義可以方便人類傳遞音樂的使命,但是音高本身並不是一套固定的公式,音高是活的,它是創造性的本體。就拿人聲來說,有些人天生音調高、有些人與生俱有低沉的嗓音,不同的音高也帶著不同的獨特風格與情緒。音高是音樂中不可被切割的重要因素,音高不是科學測量的數據。音高需要生命,富有生命的音高開啟音樂世界美麗的殿堂,源源不絕的高低音都是藝術生命無止境的寶藏。

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超高音的魅力,第一首的花腔女高音,是取自莫札特的歌劇「魔笛」。

第二首的男女二重唱取自莫札特的歌劇「唐喬望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