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場音樂會通常背後帶著許多的練習時間跟體力的耗費,音樂的演出跟平時的準備功夫有相當密切的關連性。今天談談一些練琴的心得。






練琴分為專心跟心不在焉兩種,通常達到一些技巧性的成熟度,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讀樂譜是很重要的練習,通常容易解決的問題是彈錯音、節奏、速度(
tempo)。當學生可以解決上述的基本的能力之後,就得從發聲法(articulation)著手。鋼琴的發聲法指手指的觸鍵方法,有長音、短音、圓滑音(legato)、跳音(staccato)、指尖與指腹的各種敲擊法【快速省略一萬個觸鍵技術,因為很多抽象的形容詞,需要用彈的比較容易懂】。總之,能做出千變萬化的觸鍵法就代表彈琴的段數越高。同樣的鋼琴的練習中,觸鍵的練習以及樂句的處理需要經過不同實驗取得的經驗。簡單的說,練琴就像捏麵糰一樣,當麵粉弄濕後兩手必須努力將麵糰揉勻,接著將麵糰做成不同的形狀,失敗的就重新再做一遍,,熟能生巧,多練習幾遍就好啦。建議讀者有機會的話多觀察鋼琴家的彈琴樣子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吧。



習得基本的觸鍵法後,再來就是靠天份,彈得好不好聽的問題。別緊張,通常每個人都有天份的,只是欣賞者角度的問題。有些人適合彈巴洛克樂派、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或現代樂派,通常能引起聽者產生共鳴的音樂就是了。一般而言,每個人都適合學音樂,重點是有沒有【心】想認真彈跟願不願意用【耳朵】聽的問題。簡單的說,把自己彈的用錄音機錄下來,自己忍耐聽一下就能了解別人聽自己彈琴的感受啦。(唉呦,別打我。)







學習音樂有個秘訣,就是用耳朵聽。對於聽覺敏感的人適合學音樂,擁有一雙好耳朵是得天獨厚的禮物。其實後天的栽培也有相當大的成效,喜歡聽流行樂的彈出來就是流行樂的風格,喜歡聽古典樂的通常受到的風格影響也比較大。






參加合唱團跟樂團也可以幫助音樂性的成長。通常音樂的表現跟自我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如何在音樂裡將情緒收放自如,也是演奏者的另一項挑戰。




21 July 20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