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來講講我的好朋友「小黑」,一般人都叫他鋼琴。鋼琴是Bartolomeo Cristofori (1655–1731)發明的,他的主要貢獻是讓鍵盤樂器做出大小聲的能力,所以鋼琴叫做Pianofortepiano指小聲,forte是大聲的意思)。鋼琴的發聲法是連續性的敲擊音響,琴鍵被敲擊後,持續並不久所以鋼琴本身的旋律線條不及弦樂器以及聲樂那般富有張力。踏板(sustaining pedal,最右邊的踏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踩Sustaining pedal 再配合彈琴可以讓音長持續比較久的時間。



 



 



 


有個老兄叫貝多分,他的時代就有鋼琴(Pianoforte)了,他的音樂就是一下子大聲一下子小聲,很屌吧。他嫌這樣玩法不夠,後來又開始玩起踏板來了,踏板從貝老開始逐漸被受重視,進而被大量採用。貝老是古典樂派的顛覆者,由於他的音樂太過前衛,後來的人們將他的後期音樂劃分作浪漫樂派。海頓聽過貝老的鋼琴彈奏,就說:「這個小男孩將會為音樂帶來很多噪音。」不知是褒是扁啦,反正海頓就是嫌他吵。>< 貝老也真厲害,兩種樂派通通搞定。



 



 


蕭邦利用踏板將鋼琴改造成會唱歌的樂器,他的鋼琴老師本身也是小提琴家,蕭兄對聲樂又特別獨鍾,或許這也是他的旋律線條幾乎在支配著音樂的方向性。蕭邦有大衛魔術的功力,可以讓鋼琴唱歌,旋律線還拉得超長。他的音樂有種很溫暖的魔力,可以將人類的內心融化,難怪不管男生或女生都愛死他了。



 



 


踏板技巧在十九世紀末成為爭議的議題。踏板的使用之所以受到爭議性,是因為踏板會將鋼琴的音全部滯留在空氣中,隨著鋼琴品牌的不同、房間裡的溫度、溼度、房間空間大小等等,許多的因素對於踏板產生的效果,會有極大的差別。



 



 


德布西利用踏板支持持續低音(Pedal point),但是卻強調踏板決不能濫用以免弄糊了音響效果。德兄的音樂,旋律線比較不像蕭邦那麼重要,他是搞和聲的革命家,所以他的音樂重視氣氛。他意識到鋼琴具有敲擊的功能。不過他是很有「氣質」的敲,類似木琴(Javanese Gamelan)的打擊法。



 



 


音樂家對鋼琴的音響認知,在二十世紀有很大的轉變,鋼琴成為打擊樂器的觀念開始大量被採用,巴爾扥克(Bartók)跟史塔文斯基(Stravinsky)就是其中的例子。他們就比較粗魯的敲鋼琴,把琴聲當鼓聲痛快地打,所以節奏性也很強。

 



 


聆聽鋼琴音樂方面,在這裡提供一點建議可以讓大家做參考。重視旋律線條的蕭邦,可以聽聽他的鋼琴夜曲,那種淒美動人的音樂通常會融化人們的心靈。德布西的Pagodes’ from Estampes (1903),或是Reflets dans l’eau 都是不錯的選擇,德兄會利用和聲的變化烘托音樂的情緒。打擊音響的效果可以聽聽看巴爾扥克的「Out of door」、還有史塔文斯基的「Piano Etude No. 4」,具有現代音樂的前衛感喔。


 





28 July 20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