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源>>

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匈牙利人)是十九世紀的鋼琴界的大明星,不論是作曲、鋼琴演奏、以及鋼琴教學都有很大的貢獻。他在維也納與徹爾尼(Carl Czerny)學習鋼琴,徹爾尼本身就是很重要的鋼琴教育家。後來跟著父母遷居到巴黎。(巴黎是十九世紀重要的藝術重鎮)李斯特讓鋼琴家從貴族的附庸制度一下子提升到可以獨力生存的演奏家,這一點跟當時整個大時代中產階級意識逐漸覺醒也有很大的關係。


之前提過蕭邦的練習曲
<<請參考這裡>>據說蕭邦跟李斯特初次見面時就成為好朋友。蕭邦的第一套鋼琴練習曲就是獻給李兄的,他又讓李斯特爲他的練習曲作首場演出,當時兩人的魅力如同排山倒海一般,許多婦女都為之傾倒。也因為他的練習曲的創作手法跟樂曲風格跟蕭邦有許多類似之處,他的練習曲被認為抄襲蕭邦之嫌,也許是音樂風格相互影響下,兩人後來從好友演變成為樂壇上競爭的對手。

 

 
後來李斯特也創作鋼琴練習曲,大致上來說風格就是「浪漫激進派」,一邊討浪漫,另一邊又帶著豐沛的戲劇張力。李斯特一共創作三套練習曲:Concert Etudes1848)、Transcendental Etudes1851)、and Paganini Etudes1851,李斯特將這套練習曲獻給當時頗有名氣的女鋼琴家克拉拉,也就是舒曼的妻子)。


視聽音樂的網址如下
:

Concert Etude - No.3 Un Suspiro
Paganini Etude - La Campanella 
Transcendental Etude - IV. “Mazeppa”

 <<音樂來源請點這裡>>

 

李斯特彈琴時,椅子坐得比一般人還要高,他懂得利用肩膀跟身體的力量去彈琴,也因為他的手指的功力太過強勁,彈斷了不少琴弦,鋼琴的改革也因此提升,現代的史坦威鋼琴跟十九世紀的ErardPleyel的鋼琴差異就很大,也因此琴弦變得越來越堅固,踏板技術越來越繁複。

 


李斯特在十九世紀算是相當前衛的作曲家,表演風格上,他挑戰音樂藝術的戲劇張力;在作曲方面,他不斷嘗試突破和聲音樂的侷限,他的最晚期作品就意味著二十世紀初新音樂的雛型了,音樂介於調性與無調性之間,而且晚期的曲子極為簡化,跟早期的熱情澎湃洶湧的風格差異極大。浪漫樂派在十九世紀末期開始出現反省與質疑的現象,人們開始不再滿足那樣的風格,李斯特似乎意識到旋律主導性的音樂勢必轉型,他的晚期作品不斷嘗試打破調性音樂的領域。不過他的嘗試只是個雛型,到了十九世紀末期,調性終於被瓦解,許多作曲家開始用和聲進行音色的實驗,例如:馬勒德布西作曲家。

 


PS. Ligeti
Piano Etudes容後再敘,因為頑子這陣子思考之後覺得從十九世紀帶到二十一世紀這樣感覺比較完整,不然一下子跳到無調性音樂恐怕對於古典音樂的理解會有一點落差。希望喜愛現代音樂的好友們不會介意才好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