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到台灣,常喜歡去翻弟弟的衣櫥,找衣服穿。弟弟以前唸中學的運動服,質感很好而且又十分保暖,也成為我的居家服飾之一。弟弟的高度比我多出六公分,腳長和我相當,穿他的衣服除了太寬,長度倒是還好。小時候除了我的腳比較長外,跟妹仔的體型則差不多,我們也常常彼此互換衣服穿。

 

妹仔大學畢業後直接就業,穿著上比較成熟,加上我的身高不斷往上增長,我們的體型差異也越來越大。唯一可以互穿的僅剩下鞋子,媽媽、妹仔、還有我所穿的鞋子的Size都差不多,所以我回台灣穿的高跟鞋幾乎都是她們的。

 

我在國外穿的衣服永遠只有那幾件,牛仔褲跟上衣、再加個外套,朋友們常常看到我帶著耳機邊走邊聽MP3,也許那就是我在英國的個人風格吧。在英國的生活很隨性,也沒有刻意打扮,每天素著一張臉去學校。除了課業跟上網,就足夠把我弄得忙碌不堪。獨來獨往成為我的「專利商標」,剛開始一直無法適應在英國的寂寞生活,漸漸地習慣之後,慢慢在心裏會產生一種「自我對話」的習慣。

 

也許,寫作就是一種自我對話下的「產品」。我並非作家但是我擁有一個可以宣洩情緒的網頁空間,除了感謝網路的進步,也要拜「孤獨」之賜。我並不喜歡孤獨,但迫於不得不孤單的情況下,我還是耐得住孤獨的況味。那是一種被強迫出來的慣性,而非出於自願。

 

回到台灣,每天接觸的人、事、物變多,加上有時要跟男朋友見面,不論是衣著、髮型、飲食 ~~~ 全部都要改變。也不是我喜歡將自己弄得花枝招展,只是莫名地總會升起一股想要打扮地光纖亮麗的士氣。也許有家人的呵護,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我的面容也變得溫和有朝氣。

 

到現在我還是強烈地覺得人到不同的環境,會變成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樣貌。不同的環境,我擔任各種不同的角色,而每一個角色都有它特殊的挑戰性。有時我覺得自己像隻候鳥,到處遷移,尋尋覓覓地找尋適合自己的角落。即使回到家,我可以使用家人的衣服、鞋子、以及用品,可是那畢竟都不屬於我的。

 

長大的好處就是慢慢懂得去思考,關於人生、關於生命、以及關於未來。可是,長大的壞處就是自己慢慢地脫離原生家庭,要獨立生存。那是一種矛盾的心情,尤其是即將結婚之際。基督徒的信仰裏認為一對男女要離開自己的父母,成立一個新的家庭,從此就不能再依靠父母。我想,獨立是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功課,不論在親人之間、以及未來的婚姻,我們之間共同生存卻又彼此擁有獨立的特質。也許~~  我還在尋求~~ 一種叫做獨立的定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